“知識變現”這幾個字,這幾年來越來越多人在談,也有各式各樣的課程在講類似的事情,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現象!越來越多人知道「只好好做一份領薪水的工作」的時代已經快要過去了,把個人能力轉換成不只是受僱領的薪水,從接案再到變成個人品牌的經營。

畢竟回到更早的年代甚至是「古時候」,受僱者其實沒有那麼多,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事業、自己的店、自己的商品(農作物、養牛養鴨也是)。
從我2011年大學畢業就創業,到2015開始帶學生創立品牌銷售手作品。再到現在,大家甚至不只是開發實體商品,有數位商品、課程;林林總總,我都可以想像,等到我三歲女兒要出社會的時候,時代又已經不同了!
從我剛開始推廣手作品牌創業到現在,已經越來越多人理解斜槓、知識變現、個人品牌的優勢,除了特殊技術專業的工作之外,我也感覺到有更多年人已經完全不會打算在一個工作崗位待一輩子(就業市場跟以前也不同了)。
但是,這兩年也開始發現一件事,就是:
真正準備好的人是少數!
通常我很少這樣講,因為對我來說「完全準備好」原本就是一件不可能達成的事,我一直都是鼓勵學生要直接先開始,然後邊做邊修改,才會慢慢調整進步!因為在以前看到太多人是想要等到「完全完美地準備好」再開始。
而這樣等了幾年,最終如果有啟動已經不錯了!更多的人等呀等,還是留在原地,所以我以往都是提醒大家:永遠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!
我還會拿我跟我妹妹當初創業的小事來舉例,當初我製作販售的銀飾,後來再去回顧,真的覺得可改進空間很大!但如果那時候一直不滿意一直細修,也許後來根本沒有進步機會,也許也不會創業有自己的品牌了!
而我妹妹是經營自己的插畫品牌,她第一款明信片是用家用印表機印的,自己裁切,電繪還是用小畫家(哈,年代是2012年)我們都是橫衝直撞就開始,也才有了10幾年來累積的成果。
不過回到主題,我猜想可能是因為當初在2011-2012年左右,創業資源真的比現在少很多很多!所以有更多人不會像我們那時候一樣很茫然、亂衝、亂嘗試,自己去闖出成果。
但相對的,我就開始發現有一些人
「太急著想透過知識變現、技術變現獲得額外收入」
大概分成以下幾種:
1.有一部份的人缺乏實力:
就是技術、能力、知識,都還在剛學習或是剛學成,尚未穩定的階段,很想開課,但又會擔心學生問了自己不知道的該怎麼辦。就是自己有點心虛,又還是很想嘗試
2.有一部份的人缺乏實戰經驗:
就是專業都具備了,但卻沒有實戰經驗。沒有真正可以從自己想要教學別人的內容中獲得理想的收入、效益或是其他價值。有點像是想要教學別人可以如何月入10萬,但自己月收不到3萬
3.有一部份的人以爲是賺快錢:
世界變動很快,有些人覺得做課程、知識變現就是一個當下適合做投資賺快錢的方法。但沒有真正希望自己的學生獲得超過課程費用的價值,只把開課當作一種投資
4.有一部份的人其實沒有真正準備好:
這個還沒準備好也是各方面,也包含以上幾個。就是我發現開始有許多人想要「知識變現」卻沒有把自己的「知識」準備好,甚至也有人還沒找到自己可以教學什麼,就來諮詢我的顧問輔導計劃,這樣其實也代表還沒累積好那些真正有價值、可以分享的內容。
補充:
當然也有一部份的人缺乏信心,已經有經驗技術了!只差在沒信心去開發成課程,沒有信心去相信自己的價值。不過這部分好解決!可以參加我的線上研討會(笑)
所以我想分享的是,人人都可以靠「知識變現」獲得收入是完全沒問題的!而且我也不認為只有滿分10分的人可以開課,8分的人可以幫助4-6分的人變成8分,5分的人可以幫助0-2分的人變成5分。
只要招生時不要誤導學生就好!但是,如果今天你要只有0-3分,我真心建議讓自己至少到5-8分再來做教學這件事,在「輸出」自己的內容作教學之前,還有很多可以「輸入」去累積的!
所以在真正準備好之前你可以做的三件事:
1.累積技術能力與經驗:
缺什麼補什麼,我相信大家自己會知道還有哪邊可以更紮實!尤其經驗部分,如果今天你想教學別人怎麼開發課程,至少自己也要開發過3-5堂課以上吧(這已經是不高的標準了)。
我也遇過有人只開發過一堂課,就去教學別人如何開課,這種狀況下,這位老師的學生其實有被欺騙的嫌疑。
2.先讓自己到一個「好」的狀態:
我覺得現在學生想跟某位老師學習,其實有一個重點就是「想要成為老師的狀態」,這會是一個學生選擇老師的理由之一,例如老師的風格是自己喜歡的、老師的理念是自己喜歡的、老師的收入是自己喜歡的、老師的生活模式是自己喜歡的等等。
如果你今天狀態真的還不太好,或是你想教學如何透過身心靈來過理想生活但自己月收不到3萬(就是會讓旁邊者覺得:如果你能教學這個,怎麼不先幫幫自己呢?)
3.嘗試開始幫助需要的人:
這個是累積實戰經驗很棒的方式,我也很推薦我的學生們做這件事。像我也是從身邊的人開始「慫恿」他們跟我一樣擁有品牌、做商品銷售、開課。
再拓展到學生,再拓展到陌生人成為我的學生,不知不覺成為別人眼中的「行銷老師」、「行銷顧問」我以前從來沒想過我會教學行銷!都是從分享開始的!
但也提醒,要幫助真正想成功的人,而不是覺得成果可有可無的人,所以我後來進行全新企劃和實驗性作法時會收取「保證金」,在協助達標後全額退款,你會發現這樣的學生積極度完全不同,而且成果也天差地遠!(學生不對時,老師反而更有挫折感)
而當你完全準備好的時候,你只需要做兩件事:
「整合」和「選擇一個行銷策略」
也就是很明確整合出你一切的專業、能力、技術、經驗,變成一個完整的課程。再來就是選擇一個行銷策略去實際執行,讓真正需要你的課程的人有機會看見!
當然,如果你剛好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準備好,或是未來你準備好了,歡迎再報名我的線上研討會,了解我如何協助整合自己的價值,以及運用有效的行銷策略來達成目標!
如果你想先從最根本的創業核心開始了解,譯蓁老師在Podcast頻道的第一季1-10集節目中,會分享更多的創業概念。
老師不擅長專業又艱深的用詞,甚至有點太白話,想分享的就是「創業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遙遠,只要找到對的方式,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有自由的人生」。